目前分類:空想歷史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級鐵甲艦定遠級:本級艦共有2艘,分別命名為定遠、鎮遠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國陸軍第6鎮為陸軍於關外設立之第一支師級部隊,元亨10年(1871)盛京將軍都興阿奉旨依陸軍第一期擴充計劃,於關外成立新軍操練督辦處,旋募關外各族壯丁編練,元亨14年(1875)於盛京授旗成軍,改稱為奉天盛京鎮,為創軍七鎮之一,元亨22年(1883)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奉天陸軍第六鎮,本師長期駐守東北地區,曾參與中日、中俄及西伯利亞諸戰役【截至寬和21年(1929)】,為帝國東北邊防卓有貢獻,被譽為東北虎師,又駐地為帝國發祥地-盛京,故別稱為龍興部隊。         本師元亨22年(1883)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奉天陸軍第六鎮,元亨33年(1894)依【固疆案】擴編為18,500人之甲種鎮。元亨33年(1894朝鮮東學黨之亂,中日戰爭爆發,本鎮編入朝鮮方面軍,由陸路進援朝鮮,○月○日,本鎮協同友軍第1鎮及第6鎮參與議政府包圍戰,○月○日包圍網成型,日軍第五師團大部就殲,後旋與第1鎮南下至洛東江一線佈防,以抵禦日軍援軍第一、三師團及大島義昌混成旅殘部之反攻直至戰爭結束,元亨34年(1895)本鎮抽調步兵第21標第3營、砲兵第6聯隊第1大隊第1中隊、工兵第6營第3隊、輜重第1營第2隊,併入新成立之朝鮮混成協,餘各部於同年以海運方式撤回原駐地。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師源流為元亨14年(1875)由湖廣總督奉旨依陸軍第一期擴充計劃,於湖北武昌成立之湖廣武漢鎮,亦為創軍七鎮之一,元亨22年(1883)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湖北陸軍第四鎮,本師足跡亦同陸軍第五師,不僅多次南下粵越地區抗擊法軍,取得相當之戰功,且亦曾北上會攻海參崴,為全軍於元寬兩朝時期惟二轉戰南北戰場之師級部隊之一,被譽為江漢第一猛師,而本師亦為全軍惟一曾參與過殲敵於水際灘頭的防衛戰與揚陸於敵前的登陸戰之單位,堪稱為海軍陸戰部隊之母,且其於安南順化之成功登陸,創帝國兩棲作戰之先身,故別稱為順化部隊。

(待續)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亨14年(1875)四川總督奉旨依陸軍第一期擴充計劃,於四川成都成立四川成都鎮,係全軍創始之七鎮之一,元亨22年(1883)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四川陸軍第五鎮,本師因多次協同陸軍第十五師於安南抗擊法軍,且數次進川邊、西藏安定局勢,對帝國西南地區之穩定有相當之貢獻,且本師於中俄戰爭時亦參與哈巴羅夫斯克、伯利等地之作戰,係全軍於元寬兩朝時期惟二轉戰南北戰場之師級部隊之一,而其轉戰範圍之廣則為全軍第一,被譽為劍南雄師,又本師長駐蜀中,其功績堪比三國諸葛丞相,故別稱為臥龍部隊。

(待續)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陸軍第十五師之前身為兩廣廣州鎮桂越守備營,元亨22年(1883)依陸軍第三期擴充計畫編成為兩廣南甯鎮,計有官兵12,000人,同年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廣西陸軍第十五鎮,本師普編成即於元亨23年(1884)參與第一次中法戰爭,並於安南諒山一地大破法軍,創下帝國維新後第一次擊敗列強之紀錄,故別稱為諒山部隊,又因歷次中法戰爭中本師亦多次於中南半島擊潰越法聯軍,被譽為中南虎師。

        元亨23年(1884)○月○日法軍入侵越南,佔領河內,本師協同民團劉永福部共約2萬人進援北圻,駐防諒山陣地,未幾,與法軍激戰於諒山陣地前沿,斃傷敵二千餘員,我軍傷亡五百餘,創本軍首次擊敗列強陸軍之紀錄,○月○日越北法軍3萬餘向我鎮南關進攻,本師旋由諒山左旋奔襲包抄敵之後路,與友軍會殲法軍於紅河平原,史稱紅河大捷,是役法軍傷亡2萬人餘,本師傷亡千餘人。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建設現代化國防,帝國陸軍參謀本部於元亨16年(1877)頒定【大清帝國陸軍建軍方略】,該方略大體擘劃了帝國陸軍未來近30年的發展,依該方略,帝國陸軍編成了36鎮又7混成協(不含皇家及教導單位)的新式陸軍,這批新陸軍亦不負眾望的維護了帝國的安全與利益。

      這批由原暮氣重重的帝國中所蛻變而來的新式單位,係為歷經了30餘年的漫長時光,才組建完成,以下為各鎮(混成協)編成後之戰鬥序列: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亨9年(1870)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奉旨成立北洋新軍操練督辦處於天津,第1期招募新軍10,000員,編為21營【步14營、騎2營、砲2營、工2營、輜1營】,定軍名為新建陸軍

        元亨12年(1873)擴編為12,000員,並授旗成軍為北洋天津鎮【轄步二協四標8,000人、騎一聯隊1,000人、砲一聯隊1,500人、工一營500人、輜一營500人、雜一隊500人】,為帝國第1支編成之師級單位。

 

        元亨21年(1882)中俄渤海事件,塘沽守備派遣,元亨22年(1883)依參謀本部會同陸軍部決議,番號改定為直隸陸軍第01鎮,元亨23年(1884)中法戰爭,秦皇島警戒派遣,元亨31年(1892)依【固疆案】擴編為18,500人之甲種鎮【轄步二協步四標(12,000人)、騎一聯隊(1,500人)、砲一聯隊(2,500人、砲105㎜×18、75㎜×36)、工一營(1,000人)、輜一營(1,000人)、通一隊(300人)、醫一隊(200人)】。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船艦在常態上通常被視為其所有國國土的延伸,是故,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不少國家在對海軍艦艇命名時,不外乎就用本國的地名、山名、河名等名稱,以彰顯主權,後來因歷史的發展,船艦越來越多,地名等不夠使用,於是偉人名、猛獸名或能代表本國事務的名詞就分分的出爐,當然這套命名方式不見得能套用於所有國家的海軍,像對擁有輝煌歷史的老牌海上強權~英國皇家海軍而言就不適用,HMS可是有不少軍艦的名字是形容詞呢!例如那群’’’’字輩的(不卻、不懼……)。

        中國自古就是個陸權國家,海軍在大多數的時間里不怎麼發達,雖然在明初時曾躍為世界第一海上強權,惟僅僅是曇花一現;又中華民族是個文人至上的民族,對造船這類奇技淫巧之雕蟲小技通常是不屑一顧的,騷人墨客們也不可能花腦筋幫船艦命名,頂多皇帝座艦的龍船或有特殊的名稱,其他的兵艦就東、西、左、右、前、後一、二、三號的編碼了事,於是產生了只有船型名而無大量單艦名的奇特文化,替每艘船艦命名應該是西風東漸的結果。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空前移至西元1860年(清咸豐10年),這一年是大清帝國多災多難的一年,第二次英法聯軍剛攻入了北京,紫禁城正遭逢大清建國以來最大的變故,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此時正葬送在熊熊的大火之中,皇帝、嬪妃、宗室和文武百官逃到了皇家避暑山莊-承德,整個北京就只剩恭親王奕訢周旋於英法列強之間,沒多久,北方之熊-俄羅斯也來分杯羹,然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廣袤領土就這樣劃出去了,這可是大清開國以來割土地割的最爽快的一次,一割就是100餘萬平方公里,整整27個台灣大!

        南邊呢!洪秀全還在南京當他的天王,也在這一年清軍的江南和江北大營剛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大清的國防軍-綠營,正式的退出衛國的第一線,往北一點的淮泗地區,捻匪正馳騁在黃淮平原之上,就是在貴、川之邊,翼王石達開也還在〝長征〞之中,雲南方面有回變,在西北,各回族在醞釀蠢動之中,隔年,年僅30歲的咸豐皇帝也駕崩了,在正史上,整個爛攤子將留給那孤兒寡母來收拾。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當讀到中國近代史史料,對於晚清以來國勢之衰弱、列強之交侵、生靈之塗碳常感到些許的無奈,總期望在這〝兩千年未有之變局〞中,能出現一位力挽狂瀾之中流砥柱來振興這垂危的局勢,再造中華之盛世。我想這也是眾多讀書人所曾經有過的夢想吧!

        其實在這近二百餘年間,國史上倒不乏憂國憂民救亡圖存的仁人志士,他們也確實前仆後繼的為了國富兵強這目標流盡了熱血和絞盡了心力,惟古老的帝國暮氣已深、積習已久,自強之士又常非權力之中樞或受限於地域之分、派系頃軋、居上位者及環境的制肘等諸多因素,致使改革之路無法有計畫的、深入的及全面的推動,因而功敗垂成,前功盡棄,難以成就大業,每讀史至此常惋歎不已,於是就產生了架空歷史的邪惡念頭。

epaminon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